全球招商服务热线:4008-008-413
关注投资海口的微信公众号
方法1:查找“投资海口”
方法2: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海口 > 人文历史

海口翰香书院碑刻遗存 窥斑见豹“书院风”

 发布日期:2023/10/21 15:55:56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浏览次数:


翰香书院的匾额为探花张岳崧所题。 李幸璜 摄

■  管仲乐

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的“翰香书院”旧址,坐落于当地翰香小学校园内,书院里有数方碑刻,分别为《重修翰香书院碑记》《新建翰香书院记》《翰香书院宾兴记》《翰香书院宾兴条例碑》《翰香书院捐题碑》等,记录了书院筹建始末。

乾隆初建 嘉庆复兴

清代海南岛书院的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据不完全统计,清代海南新建书院40余所,是明朝数量的两倍左右。清代海南书院之风创设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康熙至乾隆年间,翰香书院的雏形就是在乾隆年间形成的。

据嘉庆二十五年《重修翰香书院碑记》及咸丰四年《新建翰香书院记》记载,翰香书院的建制最早可追溯至乾隆甲子年(1744年)。最初是吴天爵及其乡人创建的一座文昌阁,一共三间房屋。吴天爵等人的建设目的为光宗耀祖,显姓扬名,激励族人勤修学业,仕途奋进。

文昌阁建好后,“所历多年,每至风飘玉荡,环堵萧然”,于是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当地文士符世华、伍列武目睹文昌阁凋残,因而“缘首劝捐资,督理重修栋宇,较前稍胜”,通过集合乡人重修,该书院自兹“童蒙课习有所傍也”。

可见,直至嘉庆年间,当年的“文昌阁”逐渐由宗教性质的祭祀建筑逐渐具备了教育功能,已经为当地传道授业提供了场所,并以开展童蒙教育为主要内容。

清代蒙学教育机构主要有私塾、社学、义学等,不管设立在当地文昌阁中的是哪种教育机构,都无疑为当时的基础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翰香书院主体建筑内部构造。 李幸璜 摄

道光年间 宾兴初创

据咸丰《琼山县志》记载,道光庚戌年(1850年),当地廪生吴攀桂、吴世奕,“各图衿耆等捐建,捐宾兴钱一千余千文,交殷实衿耆掌管,生息以为院考、乡会试卷资公项之费”,文昌阁的功能由此扩充。

“宾兴”原指荐举时代地方推选、送别人才的宴席,在科举时代府州县为学子赶考的送行酒仪式,后来演变为资助士子读书、赴考的地方组织。清代中后期,尤其嘉道年间,各地尤其是海南岛上,宾兴事业发展尤为迅速。

光绪三年《翰香宾兴记》碑刻详细还原了创设宾兴的目的,即为科举生员提供资金支持。吴攀桂、吴世奕注意到海南不少读书人本有资格外出赶考,却因为“第路重洋,行囊稍欠,未免踟蹰难前”。因而,创设宾兴不仅仅为了送别科举生员,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家的义务捐赠,为考生提供院乡会试的“大小花红等费”,以此“兴教化,敦诗说”,培养人才。捐助宾兴者的名字也会刻入碑文以便“勒碑垂后”,今天的翰香小学校园内仍保留着四块《翰香宾兴捐题碑》,记录着每一位助学者的姓名。

与《翰香宾兴捐题碑》同一时间刊刻的《翰香宾兴条例碑》,详述了取得功名后的具体奖励标准,如“童生每场钱一千四百;附生每场钱四百;经古场钱三百……补廪花红二十千;恩、拔、副、岁、优五贡红花三十千;解元花红一百千;状元花红四百千;三元花红八百千,词林花红八十千”,可见当地百姓对于读书人的支持程度。由碑文可见,资助的条件非常广泛且并不严苛,如参加科考却有故不能入场者,也予以资助。老年得恩荣者,也可获钱六千。

宾兴对于海南教育的推动尤为重要。清代海南地区宾兴因科举而兴,对海南地区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清一代,海南进士31人,举人234人,贡生1994人,可想而知宾兴在其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吴攀桂、吴世奕等地方士绅在参与宾兴管理的过程中,亦提高了自身地位,且此种义举的盛行也使更多民众接受教化和洗礼,改变了社会风气。


翰香书院里陈放的碑刻,记述了该书院的发展和演变历程。李幸璜 摄

咸丰年间 书院既成

据《新建翰香书院记》碑文载,咸丰年间,由于宾兴带来的巨大影响,文昌阁成为了众多读书人集聚之地。由于“旧阁狭窄,周旋维艰,且椽瓦半就朽蠹”,因而当地附贡生王中裕、廪生吴攀桂及吴世奕、世范等人,发动附近9个都图民众集资,将文昌阁改建为书院。

书院建筑共三进,“上为正殿,中为讲堂,下为大门,东西廊房,绕以墙垣”。取“翰墨生香,翰苑飘香”之义,正式定名为“翰香书院”。工程始于咸丰二年(1852年),竣于咸丰四年,期间本地乡绅百姓云集响应,皆乐倾囊,他们的名字都镌刻于《翰香书院捐题碑》之上。

翰香书院门楼左右楹联为:“吾道宫墙,斯文羽翼。”门楼上设藏书室,两庑是诸生宿舍,讲堂可容纳四五百人。正殿神台上奉祀孔子牌位,殿上悬挂着探花张岳崧于咸丰四年(1854年)题写的“琼台毓秀”金漆横匾。

翰香书院的创办力求以前代著名书院为标杆。《新建翰香书院记》开篇即述:“窃惟鹅湖、鹿洞,天下称传,书院之设,由来尚矣。自伏波开琼,至宋而文明渐启,始建东坡书院,姜君弼遂破天荒。迄明书院迭兴,若涂副使之同文、邱文庄之奇甸、唐侍郎之西洲、郑参政之石湖,皆兴贤育才,养成国器,故每科登虎榜者,一二十记,标鼎甲者,三五同题……”对海南书院沿革进行说明,提及了是肇风气之先的鹅湖、鹿洞书院,及海南书院中最具影响的东坡、同文、奇甸、西洲、石湖等书院,并指出了创办书院的目的——“兴贤育才,养成国器”,这也是翰香书院成立的宗旨。

《新建翰香书院记》碑文撰写者为时任潮州府大埔县学训导的王魁衡(当地人),他感慨道:“兹有宾兴既创,书院又成,从此教化文风,蒸蒸日上,处为名士,出为名臣,与文庄、忠介诸公后先济美,大为吾琼生色,岂不懿哉?”字里行间体现了对翰香书院为国养士的期待。

翰香书院并不大,与全国众多著名书院相比甚至可以说是毫不起眼,是海南古代众多书院之一,虽然多数相关讯息已被历史湮没,所幸保留下来的碑刻依旧能为后人展现它的如烟往事。

翰香书院的建立既离不开乡绅名士的组织号召,也离不开乡亲们的倾囊相助,是整个地方社会群策群力的结果,也折射出了清代海南朝野人士热心文教、培育人才的家国情怀。

(作者系历史文献学博士、海南大学人文学院高聘副研究员)


上一篇:骑楼老街牌匾文化 千古文脉方寸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