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招商服务热线:4008-008-413
关注投资海口的微信公众号
方法1:查找“投资海口”
方法2: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投资要闻

海南:中国最大特区“买全球”“卖全球” 聚四方之才筑国际自贸港高地

 发布日期:2022/1/22 16:34:28  文章来源:投资海口网  浏览次数:

南风吹拂,海港帆起。对作为全国唯一、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海南而言,2021年尤为特殊。

2021年,海南省生产总值6475.20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位列全国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位列全国第七;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1.2亿元,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7.62亿元,同比增长26.5%,位列全国第一……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回落、PM2.5浓度均值为有监测历史以来最低、前三季度CPI自2010年以来首次同期同比下降……

“十四五”开局一年以来,海南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人才引进、生态保护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蹄疾步稳将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日新月异,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动写照。

制度集成创新 筑造开放新高地


不久前,记者来到海口日月广场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只见店内满是前来选购免税商品的顾客,收银台前排“长龙”早已是这里的常态。

“以前到海南来是度假为主,现在则是以购物为主,顺便在海南度假。”来自重庆的游客赵女士在离岛前特地前往免税店购买一些化妆品和护肤品。她告诉记者,海南的免税品牌很多,价格比起普通专柜便宜不少,加上促销活动和优惠券,很划算。

1.jpg

游客购买免税品。(央广网发 海口市旅文局供图)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政策之一,免税购物已成为海南旅游消费的金字招牌。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爆发式”增长,10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601.73亿元,同比增长84%;免税购物人数967.66万人次,同比增长73%。

2021年12月2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营。海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美兰机场二期投入使用,海南将进一步提升免税商业设施环境,努力实现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增强引导境外高端购物消费回流的能力。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关于“深化产业对外开放”的举措之一,2021年5月6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拉开帷幕。作为首个以国内外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全球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消费品牌参展,进场观众超24万人次。

2.jpg

首届消博会。(央广网发 海南经发局供图)

珠宝品牌戴比尔斯永恒印记在参加消博会后,被海南高水平的开放政策所吸引。仅一个月时间,公司的海南自贸港运营中心便在海口综合保税区落户。“成立运营中心是公司分阶段在海南自贸港构建供应链的重要举措。”企业相关负责人吴峰说,未来将把钻石珠宝加工制造环节落地海南。

从“汇全球”“买全球”,到足不出户“逛全球”“卖全球”,海南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的美丽图景日渐清晰。

2021年年初,柬埔寨澜湄航空的一架空客A320飞机在海南接受高级别定检维修。根据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这架飞机在此次定检维修中,所使用的机身改装器材包、发动机油滤等进口原辅料,均享受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政策优惠,节省了10%至15%的维修成本。

3.jpg

货物进出繁忙的洋浦港。(央广网发 洋浦经济开发区供图)

“此前海南一直缺少第二产业基础。”丝路研究院(海口)院长张湧说,“原先不是不想搞,主要是基础薄弱、成本又太高,缺乏竞争优势。”如今,在原辅料“零关税”等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海南自贸港正努力汇聚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进而形成产业高地。

交通工具和游艇“零关税”政策红利,可见一斑。

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海南把风险防控作为事关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统筹发展和安全。全省设立15个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各专项领域重大风险防控工作;海南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对人流、物流、资金流实行24小时监控;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行为,启动实施离岛免税商品溯源管理……

4.jpg

2021互联网产业知名企业海口行。(央广网发 海口投促局供图)

作为岛屿型经济体,海南在做好市场主体培育的同时,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

2021年1月至10月,市场主体活跃度同比提升25.9%;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49家,同比增长153.69%;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24.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随着各类市场主体和要素资源加速集聚,海南正在成为世界投资兴业优选地。


引“四方之才” 为自贸港蓄能


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对标最高水平开放政策,建设全国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于人。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海南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出台一揽子利好政策,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发展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引“四方之才”向海南涌流集聚。

凭借30年的旅游零售和免税行业从业经验,新加坡人林月文在2021年6月被聘为海南省属国企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下属全球消费精品(海南)贸易有限公司副总裁,而后又被聘为海南控股三级公司海南海购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以及三级公司海南海控免税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法定代表人。这是自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首位担任省属国企下属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外籍人才。他坦言,自己是受到海南自贸港政策吸引,选择投身于海南免税行业的。

林月文获聘海南国企要职,是海南使用各类优秀人才的一个突破。

破题,在于灵活运用相关政策。

海南制定出台《海南省优化总部企业团队引才服务保障办法(试行)》,助力引进一批总部企业落户海南;以“聚四方之才 共建自贸港”为主题启动招才引智活动;中组部选派的第四批来琼挂职优秀干部相继抵琼,在挂职干部主导推动下,海南创造了多个“第一”——首支自贸港建设投资子基金的设立、首个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方案清单的制定出台……

5.jpg

2021年海南自由贸易港招才引智活动启动。(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林月文现象”以及“双聘”“柔性”引才成效,成为海南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有突破,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人才政策的生动注脚。统计显示,自2018年4月13日到2021年12月底,短短3年多的时间,海南省共引进人才40.7万人。

依托人才引进,海南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目前,“南繁硅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奋斗者”号为代表的深海科技项目在崖州湾科技城落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在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射……

2002年起,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负责人刘波每年到海南开展南繁工作。他目睹了老一辈南繁人几十年如一日投身科研,也见证了这片热土诞育的一个个良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过去南繁‘又难又烦’,不仅要找地搞科研,吃住也成问题。”刘波说,随着南繁硅谷建设推进,工作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从简陋的茅草房到舒适的宿舍,从坑洼的土路到平坦的水泥路,南繁育种也从过去的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科研育种转变。”

精装修的单人间、双人间宿舍拎包入住,数十个实验室和科研平台陆续建设……据介绍,园区为研究生教学、科研及生活提供全方位配套保障,还将构建深度融合的产学研生态体系,为南繁硅谷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7000多名科研人员来琼从事南繁工作,全国70%以上育成的农作物品种都经过南繁育种。

据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人才工作站工作人员杨帆介绍,目前已有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16个科研院校到此开展南繁研究,中种集团、德国科沃施等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也先后落户崖州湾科技城。

6.jpg

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央广网发 崖州湾科技城供图)

人才进得来,更要留得住。而留才关键,在于增强各类人才在海南干事创业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2021年11月,B类人才、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开心不已,“终于拿到永久居留证了,这下可以安心在三亚创业搞科研了。”

作为国际知名的粮油作物生物技术芯片研发专家,吕玉平2019年被推介到三亚进行创业。两年时间里公司迅速成长为估值超过10亿元并具有行业独角兽企业潜质的高科技育种企业,这离不开三亚对人才工作的鼎力支持。吕玉平向记者介绍:“三亚以全球动植物中转基地的平台帮助企业进口了急需的科研玉米种质资源;支持团队申报首批‘双百’人才团队,帮助其申请省级人才主管部门出具办理永久居留证的推荐函……”

7.jpg

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央广网发 武昊 摄)

吕玉平是海南人才服务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

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揽子”人才保障政策体系,涵盖了人才落户、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外国人停留居留等方方面面,为人才来琼提供全方位保障,免除后顾之忧。


打造生态环保“海南样本”


2045.13亿元!这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在全国率先发布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

“GEP是指特定地域单元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所有生态产品的价值。换句话说,它就是用一个清晰的数字,告诉人们‘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金山银山’。”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执行院长汤炎非解释。

8.jpg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央广网发 海南省林业厅供图)

作为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保护“海南样本”的一个代表。

“从2016年启动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2021年首批国家公园正式宣布设立,国家公园的‘转正’经历了5年‘考核期’,这并非易事。”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黄金城直言,“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既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开创性工作,也是对原有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升级与完善。”

从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到出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从加大热带雨林生态修复力度,到实施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工程。在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各方力量不断努力下,海南热带雨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破与立”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

9.jpg

海南长臂猿B群婴猿。(央广网发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虽历经漫长,但随着一项项制度相继出台、一次次创新实践相继展开,换回的是喜讯频传: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5群35只;12个植物新种、6个动物新种、5个大型真菌新种陆续被发现;470户1885名群众陆续搬出核心保护区,实现“拔穷根”“摘穷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共赢共荣的实践,不仅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试点“成绩单”,也正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愿景变为现实。

“现在逛超市都开始习惯自带购物袋,农贸市场里每个摊贩都使用可降解环保袋包装,就连外卖包装盒和餐具几乎全部换成环保材料,曾经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已逐渐被替代。”市民关先生对这样的变化感到欣喜。“禁塑”作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正在海南全面开展。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禁塑办副处长公磊介绍,作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推行禁塑的省份,自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进入“禁塑时代”。目前共发布了三批次禁塑名录,对4大类19种塑料产品实施禁止和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自“禁塑令”实施以来,海南已有738家企业获得了“禁塑”替代品监管码,替代品销售量近3万吨。

10.jpg

海口市龙华区一环保服务站,展示架上均为全降解塑料制品。(央广网发 王程龙 摄)

一年来,海南全省禁塑违法案件共立案4102宗,罚款697.6万元。

如“禁塑”般一项项入列的改革举措,代表着海南卓有成效的“绿色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做法。

海南长臂猿全方位保育项目、海口市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项目、儋州市老市村湿地生态修复及垃圾管理项目从全球26个国家申报的258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

全国最大的优质虾苗基地文昌冯家湾建起了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通过循环水、车间化养殖,尾水统一治理达标排放,彻底化解困扰多年的养殖海水污染问题;

……

11.jpg

摄影爱好者拍摄、观鸟。(央广网发 海豹 摄)

海南陆续修订20余项涉及生态文明领域的省级地方性法规,确保相关改革于法有据,既为相关改革创新“保驾护航”,又在国内生态文明立法空白领域“探路寻方”。其中,海南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生态保护补偿、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系列立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追求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GDP,海南持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勇立潮头,拥抱自贸港,海南正不断呈现出新魅力,迸发新活力。


来源:央广网